小事故=泡水车? 新北消协调解终退车
近日,常州消费者于先生通过抖音直播在新北区一车商处以23.8万元购入一辆品牌二手车,谁料回家后竟发现是泡水车。当他满怀期待地要求退货退款时,却遭到了商家的断然拒绝。无奈的于先生向新北消协寻求帮助,期待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新北区消协新桥分会接诉后,第一时间与于先生取得了联系,了解其购买情况。据于先生回忆,购车时商家提供的检测报告虽标注为事故车,但声称仅为小事故。于先生信以为真,购车后却在保养时发现实为泡水车,与商家描述严重不符,故提出退车诉求。
根据于先生的诉求,消协人员联系到该二手车商进行调解。二手车商负责人辩称,销售时已明确告知车辆为事故车,并在合同中注明,且车价已针对事故车况给予优惠,于先生现场认可并签署了合同。
双方争议焦点集中在“事故车”的具体定义上——于先生坚称商家仅告知是“小事故”,而商家则主张已如实告知车况。由于合同中仅笼统标注“事故车”,未明确事故类型及程度,双方均无法提供更详实的证据(如事故记录、维修报告等)来佐证各自说法。鉴于证据不足,消协人员指出:1.合同约定不明确:仅写“事故车”不足以界定车况,商家应承担更详细的告知义务;2.建议基于车辆现状协商折中方案。最终,经调解,商家同意以19.8万元回购车辆,于先生接受该方案。
近年来,二手车交易纠纷呈现模式化特征:直播场景中,商家通过夸大宣传诱导消费者冲动支付定金;线下交易时,双方签署格式合同并完成交付。然而,消费者往往在后续使用中发现车辆存在重大瑕疵,与宣传严重不符。此时维权却陷入困境——直播话术未留痕,合同条款笼统模糊,关键车况信息缺失,最终因证据不足难以主张权益。
新北消协就此发布消费警示:在大额消费尤其是二手车交易中,消费者务必强化证据意识,谨记“交易留痕、维权有据”原则。具体应注意:1.书面证据优先:合同条款须明确具体车况(如事故等级、泡水火烧记录等),模糊表述应要求补充说明;2.宣传承诺固化:商家口头承诺应写入合同,直播录屏、聊天记录需及时保存;3.专业报告必备:独立第三方检测报告应与车辆实际交付状态核对一致。
维权成败关键在证据,若缺乏有效举证,即便权益受损亦难以主张。消费者应当树立“事前防范胜于事后维权”的理念,避免陷入“空口无凭”的被动境地。马清 张维明 张嘉翔 路科
来源:常州市新北区消协
(编辑: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