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监管 » 质量发展 >> 正文

质量发展

强化社会化管理 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江苏消费网 (2012-05-24) 来源:本网原创
阅读:
    社会公众面对食品安全问题频出,首先质疑的是监管不力和监管部门缺位。虽有一线执法力量不足和执法手段缺失等客观因素,但勿庸回避的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总体效能不高,“跟在媒体后面执法”、查而无功的现象并不少见。笔者认为,若要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必须从单纯依靠执法,向强化社会化管理转变。

一、制约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的三个因素

    1、部分食品从业人员自律意识欠缺。农产品生产者片面追求产量最高化、产程最短化、收益最大化,大量使用激素和违禁农药,导致农产品及后续产品中违禁物超标,形成问题食品的源头性隐患。食品生产加工者违法添加各种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缺少必备的出厂检验环节,形成问题食品流入市场。部分食品经营户缺乏诚信意识,明知食品有问题,仍以低于正常价格进货,抱着侥幸心理销售。尤其是广大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小食杂店经营环境脏、乱、差,既是销售门店又是居家卧室,有的甚至和农资商品在一起销售,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

    2、食品生产规范与标准相对滞后。为了满足视觉和口感需求,食品添加剂以每年新增三百多个新品种的速度不断更新,而国家相关使用规范和生产标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未见更新。在“三鹿奶粉”事件,不法厂家为了使牛奶中蛋白质含量达标,非法添加三聚氰胺,而国家标准并未明确此类检测标准,事后才规定此类非食用物质的限制含量。又比如速冻水饺的检测当中规定不得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只要使用猪肉就不可避免会出现此种菌种,为此厂家普遍大量使用抗生素,结果又导致了抗生素指标的超标,形成恶性循环。这都是指标制定不当带来的恶果。此外,新指标出台不及时,如地沟油检测标准至今尚无明确规定,均造成了执法部门“有监管无依据”的局面。

    3、监管职责不清晰,职能交错较多。食品安全监管从农田到餐桌,涉及二十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职责不同、监管环节不同、所调整的利益不同,造成对食品安全监管无法实现“全过程、多环节”的无缝监管,从而出现“六个部门管不好一个豆芽”现象。其次,目前食品行业违法成本太低也是导致众多食品问题的原因之一,消费者强烈建议加大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实行食品安全管理“零容忍制度”。再次,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的市场准入条件非常低,可量化的硬性指标只有距离污染源25米这一项。此外,部分监管人员惧怕履职风险,畏苦畏难,推诿扯皮,也导致履职不力,食品安全问题频出。

二、强化食品安全社会化管理的对策措施

    食品安全问题是长期形成的,并与方方面面的关系有着很深的渊源,必须通过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政府、社会、公民三方共治,以部门监管为前提,社会协同作依托,公众参与为基础,尽快促成“部门监管、社会监督、企业自律”三位一体的社会化管理格局。

    1、推行公开制度,倡导透明公正公平。一是公开食品安全事件,变个别部门关注为全社会关注,及时通过内部《简报》、新闻媒体予以曝光,放大执法效果,震慑违法者。二是公开食品安全监督,在主要商场、超市、食品店集中区域和主要街道公开食品安全监管网格监管责任人的照片、姓名、工号、联系电话和工作职责等内容;公开食品安全监管规定,在食品店店堂显著位置张贴食品安全管理“一书六制度”;公开巡查监管结果,在巡查监管中发现存在问题的食品经营店,定期向社会公布。三是公开食品安全案例,定期在食品安全公示栏上公开季度查办食品安全案件的情况以及案件查办后食品店后续整改情况。四是定期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将检测结果向全社会公开,对不合格的食品的下架退市及召回情况进行公开。五是开展消费教育和消费警示,通过公开食品安全信用评审结果,公开食品质量检测结果,及时发布消费提示,公开国内的相关食品安全事故后续信息引导消费者安全消费,哪个行业、产品搞得好,让消费者对食品店的信用状况一目了然。

    2、强化部门联动,形成齐抓共管局面。食品安全监管必须强化部门联动,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完善协作机制,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综治格局。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实行公共管理。食品安全涉及生产加工、仓储运输、流通销售等诸多环节,各职能部门必须把食品安全问题放到首要位置,倾心尽责,强化配合,齐抓共管。

    3、建全社会协作机制,共同参与监督。一是充分发挥协会团体的作用。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团体的约束、管理、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二是充分发挥社会群众的监督作用。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参与程度,借助各种媒体和多种手段向全民普及宣传《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与之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教育效果。鼓励消费者共同监督食品安全,自觉抵制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畜产品和食品;用拒买行为促进食品安全屏障的形成,让有毒有害食品没有市场。充分依靠群众,建立举报和建议制度,开展舆情研判。三是发挥媒体的引导作用,为食品安全社会化管理营造良好氛围。在信息传播日益发达的今天,违法违规个案在第一时间都能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很容易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监管部门应积极支持新闻媒体舆论监督,认真追查媒体披露的问题,及时与媒体沟通,及时告知社会,构筑全社会食品安全的坚固防线。

    4、提高经营者自律意识,营造放心市场环境。《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经营主体对其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并且对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明确了相关惩处措施。经营户自律不能到位和诚信缺失是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根本原因。一方面要利用宣传培训点对点辅导等手段,强化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另一方面要通过强化巡查监管,促使食品经营主体提升规范意识、诚信意识、守法意识,变被动应付检查为主动防范风险,变他律为自律。

    5、推进行政指导,实现提质增效。认真落实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主要从业人员和基层监管人员不少于40小时的集中专业培训。加大日常监管力度,重点抓好总经销总代理源头区、商场超市示范区、农村食杂店薄弱区的三区治理。强势推进“一票通”工作,扩大“两项制度”的覆盖率;深化经济户口管理,深化监管责任区达标评级活动;加大对公共服务行业强制消费行为的监管,强化格式条款的备案审查,从个案查处向行业规范整体推进;严格规范食品质量管控措施,推行基层采样、集中检验、分级监管的快检模式;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工作,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日常管理和风险防范能力;完善监测预警网络,努力做到快速核查处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问题。改革基层食品安全执法模式,强化基层执法办案能力,总结专业化执法试点经验,全面实行案源集中管理、案件集中查办、人员集中调配的“三集中”模式,重典治乱、强势执法,为社会化管理净化环境。(江苏省泰州工商局 段慧明)

编辑:孙林美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