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热点评论 >> 正文

热点评论

“众筹”应是穷尽一切手段后的最后一招
江苏消费网 (2019-05-08)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4月8日,德云社相声演员吴鹤臣突发脑溢血,并一度失去意识。最近,他的家人在众筹平台向社会求助,众筹金额100万元,结果遭到网友质疑,被指骗捐。(5月6日《信息时报》)。

  或许是由于“德云社”的牌头较大,让吴鹤臣家人的众筹活动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甚至引发了一轮较大规模的社会争议。其争议的焦点在于,在有房有车有高档手机的情况下,还搞众筹,是不是超出了众筹规则的“底线”?

  其实,生活中无论是谁,无论何种职业,也无论富贵贫穷,得大病、得重病都是一件令人同情的事情。

  健康,多少钱也买不来,但是治疗疾病,就需要明码标价,哪怕是个“无底洞”,也终归有个大概的数目。中国有个传统,就是家里有事自己扛。不过,中国还有个传统,就是遇到困难众人帮忙。只不过,这种“帮忙”是一种自发性的、自愿式的帮忙。

  如今,在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帮忙”模式——众筹,意为有人在社会上发起号召,向社会募集筹款。只不过现在是借助网络平台,而不是街头举箱募捐。但是这种众筹的方式终归是主动向社会伸手募捐,而非来自社会上的自发相助。这里就难免发生观念和认知上的 “碰撞”——“被动接受帮助”和“主动寻求帮助”之间的矛盾。

  从道义上讲,一个人、一个家庭遇有重大困难,众人帮忙,这是社会美德,也是人文社会进步的表现。不过,这个“忙”究竟怎么个“帮法”,是很值得说道说道的。

  “众筹”模式的出现,貌似“众人拾柴火焰高”,其实违背了一个基本的常理,属于“白要”而不是“筹借”,也就是说,众筹的结果是 “只要不还”。如此说来,个人通过平台发起众筹,面对的是社会上的陌生人,陌生人发出任何质疑都在情理之中。毕竟,大家的钱也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即使献爱心,也要献个明白。

  这些年来,各地因为重病、大病开展众筹的不在少数。有些人已经落下很多的饥荒,欠债数十万元,不得已走上众筹的道路。对于这样的境遇,大众大多给予同情、理解和支持。但是对于家境良好,有房有车有存款的人发起的众筹,公众却大有微词,这实际上表达出的就是一种质疑,包括其中存在骗捐的嫌疑。

  如果在社会上发起众筹,那么就要有众筹的绝对理由,就要公开个人及家庭的收入、财产和信息情况,让公众看清楚是否需要参与众筹。如若隐瞒事实,众筹理由轻描淡写,引发质疑将在所难免。所以说,众筹模式不要轻易使用,既然要使用,就要坦坦荡荡,并且做好迎接各种质疑“板砖”的准备。

  (唐卫毅)

编辑:张宜贺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