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_pic
::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抽检信息 - 正文

2015洗涤剂产品监督抽查(风险监测)质量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17-12-28

         摘要:近期,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对洗涤剂产品进行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共抽查(监测)洗衣粉、洗衣液、洗手液、餐具洗涤剂等4类产品190批次。监督抽查项目方面,190批次洗涤剂产品中,合格180批次,平均合格率为94.7%。其中,我省生产企业抽查38批次,合格37批次,合格率97.4%;市售产品监测152批次,合格143批次,合格率94.1%。风险监测项目方面,重点监测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荧光增白剂、抑菌率等指标。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洗手液中有8批次产品检出,占总样品量的21.6%;在洗涤剂中有12批次产品检出,占总样品量的21.8%。荧光增白剂在洗衣粉中有20批次产品检出,占总样品量的100%,有14批次产品中含有两种荧光物质;在洗衣液中有36批次产品检出,占总样品量的46.2%。抑菌率:本次受检的全部洗手液样品,经检验,大部分产品的抑菌率都能达到90%以上;全部洗衣液产品的抑菌率都在75%以上,且超过七成抑菌率可达到90%。

一、概述

合成洗涤剂是以去污为目的化学制品,它以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成分并配有适量具有不同作用的助洗剂(如抗污垢再沉剂、增白剂、功能性添加剂、填充剂等)。日常使用的洗涤剂产品包括:洗衣粉、洗衣液、洗手液、餐具洗涤剂等。

二、样品概况

(一)样品分类

1、洗涤剂

本次抽检主要对象为餐具洗涤剂。餐具洗涤剂由表面活性剂和一些辅助成分构成。人们通常将餐具、厨具、灶具、水果、蔬菜、鱼肉等物品的清洗剂统称为餐具洗涤剂。餐具洗涤剂一般具有快速去除餐具上动、植物油污及其他污垢,消除餐具上的细菌;对餐具、炉灶等厨房用具无腐蚀性;可以清洗掉蔬菜、水果上的农药残留;不影响食品的外观、口感、气味;不损伤皮肤,对人体安全无毒等性能,是广大群众不可缺少的日常清洁用品。市场上餐具洗涤剂产品种类繁多,按照使用方法可分为:

(1)手洗餐具洗涤剂

用于手洗餐具,可有效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淀粉与蛋白质污垢,有丰富的泡沫,较强的去污力,对皮肤温和不刺激。主要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市面上主要销售的是这种餐具洗涤剂。该类产品检验标准为CGCF 211.8-2010《餐具洗涤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GB 9985-2000《手洗餐具用洗涤剂》以及产品明示的企业标准和质量承诺。

(2)机洗餐具洗涤剂

用于自动餐具洗涤机,可洗涤瓷、玻璃、塑料、银、不锈钢等餐具,能有效去除餐具上的食物污垢和油脂,并具有一定消毒作用。机洗餐具洗涤剂多用于具有一定规模的餐馆和食堂,很少作为日常家用。该类产品检验标准为CCGF 211.8-2010《餐具洗涤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GB 14930.2-1994《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卫生标准》以及产品明示的企业标准和质量承诺。

2、洗手液

洗手液主要的功能是起到清洁双手和护肤的作用。市场上销售的多为普通洗手液,能去除特殊的重油污或具有抑菌、杀菌功效的洗手液为特殊洗手液。该类产品执行标准为CCGF 211.1-2010《洗衣粉(含洗衣膏)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QB 2654-2004《洗手液》、GB 19877.1-2005《特种洗手液》以及产品明示的企业标准和质量承诺。

3、洗衣粉

洗衣粉是指粉状(粒状)的合成洗涤剂,主要成分有:织物纤维防垢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软化剂、污垢悬浮剂、酶、荧光剂及香料等。表面活性剂在洗衣粉中的作用是使洗衣粉有可溶、乳化、浸透、洁净、杀菌、柔化、起泡、防止衣物静电等功能。洗衣粉因价格低廉,去污力强,一直是消费者首选的衣物洗涤剂。该类产品检验标准为CCGF 211.7-2010《洗衣粉(含洗衣膏)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GB/T 13171.1-2009《洗衣粉(含磷型)》、GB/T 13171.2-2009《洗衣粉(无磷型)》以及产品明示的企业标准和质量承诺。

4、洗衣液

洗衣液是以表面活性剂为主,以增稠、增泡、增香、增强洗涤功能为辅各种助剂合成,具有洗涤、去污等多种功能的柔性液体洗涤剂。该类产品检验标准为CCGF 211.9-2010《衣料用液体洗涤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QB/T 1224-2012《衣料用液体洗涤剂》以及产品明示的企业标准和质量承诺。

(二)样品来源

本次洗涤剂风险监测的样品数量及采样区域见下表:

表1:2015年洗涤剂监督抽查(风险监测)样品来源一览表

 

采样地点

餐具洗涤剂

洗手液

洗衣粉

洗衣液

样品总计

流通领域购样数

南京地区

27

20

13

33

152

苏州地区

3

5

3

15

无锡地区

2

2

0

6

常州地区

0

2

0

5

镇江地区

5

3

2

6

样品小计

37

32

18

65

生产领域采样数

18

5

2

13

38

样品合计

55

37

20

78

190

 

表2:2014年洗涤剂监督抽查(风险监测)样品来源一览表

 

采样地点

餐具洗涤剂

洗手液

洗衣粉

洗衣液

样品总计

生产领域采样数

21

9

2

16

48

流通领域购样数

22

22

13

35

92

样品合计

43

31

15

51

140

 

2015年和2014年抽样情况比较

三、检验项目及依据

本次监督抽查(风险监测)重点:一是对去年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进行跟踪;二是对环境危害较大的指标作为重点监测项目。具体检测项目见下表:

(一)监督抽查指标方面

依据各类产品的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各类产品监督抽查项目:

表3:      洗涤剂的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

 

产品名称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洗衣粉

总活性物含量

GB/T 13171.1 GB/T 13171.2

总五氧化二磷

游离碱

pH值

去污力

洗衣液

总活性物含量

QB/T 1224

pH值

去污力

餐具洗涤剂

总活性物含量

GB 9985

pH值

甲醇含量

甲醛

重金属

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

去污力

荧光增白剂

洗手液

总活性物含量

QB 2654

pH

甲醛

甲醇

重金属

菌落总数

粪大肠菌群

 

(二)风险监测指标方面

本次监测的检测项目为荧光增白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抑菌率。

四、检测结果

(一)监督抽查指标方面

抽查的190批次洗涤剂产品合格180批次,合格率为94.7%。其中,生产企业抽查38批次,合格37批次,合格率97.4%;市售产品监测152批次,合格143批次,合格率94.1%。

表4:   不同种类产品不同领域合格率统计

 

样品种类

生产领域

流通领域

受检样品数

合格样品数

合格率

受检样品数

合格样品数

合格率

洗衣粉

2

2

100%

18

17

94.4%

洗衣液

14

13

92.9%

65

64

98.5%

洗手液

4

4

100%

32

28

87.5%

餐具洗涤剂

18

18

100%

37

34

91.9%

合计

38

37

97.4%

153

143

94.1%

 

 

表5:         2015年不同种类产品合格率统计

 

样品种类

被抽查样品数

合格样品数

合格率

洗衣粉

20

19

95.0%

洗衣液

78

76

97.4%

洗手液

37

33

89.2%

餐具洗涤剂

55

52

94.5%

合计

190

180

94.7%

 

 

表6:         2014年不同种类产品合格率统计

 

样品种类

被抽查样品数

合格样品数

合格率

洗衣粉

15

14

93.3%

洗衣液

51

48

94.1%

洗手液

31

31

100%

餐具洗涤剂

43

43

100%

合计

140

136

97.1%

 

 

2014年和2015年不同种类产品合格率比较

             

 

(二)风险监测指标方面

1、洗手液和洗涤剂产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

洗手液中有8个产品检出,占总样品量的21.6%(详见附表一);洗涤剂中有12个产品检出,占总样品量的21.8%(详见附表二)。

2、洗衣粉和洗衣液产品中的荧光增白剂

洗衣粉中有20个产品检出,占总样品量的100%,其中14中产品中同时存在两种荧光物质(详见附表三);洗衣液中有36个产品检出,占总样品量的46.2%(详见附表四)。

3、洗手液和洗衣液产品的抑菌率

受检洗手液产品的抑菌率都到达90%以上,受检洗衣液产品的抑菌率都达到75%以上,且多数可达到90%以上。

五、质量分析

(一)监督抽查指标方面

1、洗衣粉产品

洗衣粉的去污力指标是样品相对标准洗衣粉(标准洗衣液)对规定污布的去污力比值,衣料用液体洗涤剂和洗衣粉标准要求去污力比值大于1(样品与标准洗涤物质的洗涤效果比值)。标准中共设定了三种污布——炭黑、蛋白、皮脂,从各方面模拟生活中衣物可能沾染到的污渍;餐具洗涤剂的去污力是样品相对标准污物(模拟食品污物)的去污力比值,去污力指标可以实际体现洗涤剂的去污力水平。

本次抽检洗衣粉产品检测了总活性物、总五氧化二磷、游离碱、pH值、去污力五项指标。受检的20个洗衣粉产品,经检验1个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的原因是去污力低于标准的规定。其他项目全部合格。

与2014的抽检结果比较,同样是一个产品去污力指标不合格,仅是因2015年总样品数增加了,合格率略有提高。

表7:   2015年和2014年洗衣粉产品检验情况对比

 

不合格 项目

2015年

2014年

总样品数

不合格样品数

合格率

总样品数

不合格样品数

合格率

去污力

20

19

95.0%

15

14

93.3%

 

2、洗衣液产品

总活性物含量是指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所占的质量百分比。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表面活性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能够将污垢从物体上移去并溶入水中。理论上,产品中总活性物含量越高,则去污力相应越强。活性物含量是影响洗涤剂性能的关键指标,并且该指标也与产品的成本有密切关联,可作为反映产品内在质量水平的指标。

本次抽检洗衣液产品检测了总活性物、pH值、去污力三项指标。受检的检78个洗衣液产品,经检验2个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的原因都是总活性物低于标准的要求,其中1个样品去污力也低于标准的规定(1个样品两项指标都不合格)。其他项目全部合格。

与2014的抽检结果比较,同样是1个产品去污力指标不合格;2个样品总活性物低于标准要求,仅是因2015年总样品数增加了26个,因此合格率有所提高。

表8:   2015年和2014年洗衣液产品检验情况对比

 

不合格 项目

2015年

2014年

总样品数

不合格样品数

合格率

总样品数

不合格样品数

合格率

合计

78

2

97.4%

51

3

94.1%

总活性物

78

2

97.4%

51

2

96.1%

去污力

78

1

98.7%

51

1

98.0%

 

3、餐具洗涤剂产品

细菌总数是指样品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值、需氧物质等)所得1克样品中所含细菌的总数。菌落总数作为样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是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的依据。细菌总数超标的餐具洗涤剂使用时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存在危害人体健康的风险。可能造成餐具洗涤剂等产品中菌落总数超标的主要原因有:

(1)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环境卫生条件差,消毒不彻底;

(2)包装容器受到污染,或者包装不密封等可导致产品受到细菌污染。

本次抽检餐具洗涤剂产品检测了总活性物、pH值、去污力、甲醇、甲醛、重金属、砷、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荧光增白剂十项指标。受检的检55个餐具洗涤剂产品,经检验3个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的原因2个产品是去污力低于标准的要求,另 1个样品细菌总数超标。其他项目全部合格。

2014年抽检的43个餐具洗涤剂经检验全部合格,与2014的抽检结果比较, 2015年该产品的质量出现了较多的问题。餐具洗涤剂是生产许可证产品,去污力、细菌总数这些重要项目的质量出现了波动,建议加强监督力度。

表9:   2015年和2014年餐具洗涤剂产品检验情况对比

 

不合格 项目

2015年

2014年

总样品数

不合格样品数

合格率

总样品数

不合格样品数

合格率

合计

55

3

94.5%

43

0

100.0%

细菌总数

55

1

98.2%

43

0

100.0%

去污力

55

2

96.4%

43

0

100.0%

 

4、洗手液产品

总活性物含量是指洗手中表面活性剂所占的质量百分比。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表面活性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能够将污垢从物体上移去并溶入水中。手部能否洗干净,这个指标很关键。理论上,洗手液中总活性物含量越高,则去污力相应越好。但是活性物含量也与产品成本有密切关联,产品配方中减少总活性物含量,可降低成本。

本次抽检洗手液产品检测了总活性物、pH值、甲醇、甲醛、重金属、砷、汞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九项指标。受检的检37个洗手液产品,经检验4个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的原因都是总活性物低于标准的要求。其他项目全部合格。

2014年抽检的31个洗手液经检验全部合格,与2014的抽检结果比较, 2015年该产品的合格率明显下降。

表10:   2015年和2014年洗手液产品检验情况对比 

 

不合格 项目

2015年

2014年

总样品数

不合格样品数

合格率

总样品数

不合格样品数

合格率

总活性物

37

4

89.2%

31

0

100.0%

 

(二)风险监测指标方面

1、邻苯二甲酸类物质

邻苯二甲酸酯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可干扰内分泌,使男子精液量和精子数量减少,精子运动能力低下,精子形态异常,严重的会导致睾丸癌,是造成男子生殖问题的“罪魁祸首”;通过女性的呼吸系统和皮肤进入体内,如果过多使用,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还会危害到他们未来生育男婴的生殖系统。

产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可能来自生产中使用的塑料材质的管道、容器和包装物的溶出;可能来自于所使用的香精。(邻苯二甲酸酯可作为香精产品中“定香剂”。邻苯二甲酸酯作为一种芳香固定液,可加速香精香料等化学物质的反应,加快“融合”从而增进“香气”的作用)另外,邻苯二甲酸酯作为“乳化剂”添加到产品中,可起到一定的乳化增稠的效果,使产品看起来滑润有质感。

使用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餐具洗涤剂清洗餐具或蔬菜、水果,可能直接或间接污染餐具和食物。同样适用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洗手液,可能直接污染手,间接污染食物。

表11: 2015年和2014年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检出率对比

 

产品

2015年

2014年

总样 品数

检出样品数

检出率

总样 品数

检出样品数

检出率

餐具洗涤剂

55

12

14.5%

43

5

11.6%

洗手液

37

8

16.2%

31

5

16.1%

 

比较2015和2014年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检出率,几乎没有变化。

表12: 2015年和2014年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检出情况对比

 

餐具洗涤剂

检出值范围

<10

10~100

101~300

301~600

>600

检出最高值

2015年检出样品数

4

2

8

0

1

631mg/kg

2014年检出样品数

0

2

3

0

0

296mg/kg

洗手液

检出值范围

<10

10~100

101~300

301~600

>600

最高值

2015年检出样品数

2

2

2

0

2

1154mg/kg

2014年检出样品数

0

0

1

1

3

1197mg/kg

 

两年中都有1个同一企业(广州市高姿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同一种洗手液产品(芦荟洗手液)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含量达到1154mg/kg和1197mg/kg。若洗手液产品使用后排放的污水按1:100的稀释度计算,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排放浓度仍达到11.54mg/kg和1197。按照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同类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仅为0.1mg/L。是标准规定最高限量的110多倍,可能成为潜在的污染源。该项目列为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和潜在污染源的风险监控指标很有必要。洗手液属日化产品,虽然目前日化产品塑化剂含量暂时无明确的要求,部分企业对该指标不做控制。出于对人体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考虑,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制定相关控制法规或标准。

2、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荧光染料,或称为白色染料,它是本身无色,在紫外光照射下能激发出荧光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它能提高基质的白度和光泽。为什么荧光增白剂具有这些效果呢?荧光增白剂可以吸收不可见的紫外光(波长范围为360—380nm),转换为波长较长的蓝光或紫色的可见光,因而可以补偿基质中不想要的微黄色,同时反射出比原来入射的波长在400—600nm范围的更多的可见光,从而使纺织品显得更白、更亮、更鲜艳,使肉眼看到的物质很白,达到增白的效果。目前日化行业认为,在洗涤剂中添加适量的荧光增白剂,不但能改善洗涤剂的外观,同时还能增加被洗涤织物的白度或鲜艳度,改善洗涤效果。

我国洗涤剂行业是允许衣物洗涤产品中添加荧光增白剂。本次受检的全部洗衣粉产品和近一半的洗衣液产品检出含有荧光增白剂,说明衣物洗涤剂产品中使用荧光增白剂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但遍观洗衣粉和洗衣液产品的产品包装标识,没有一个产品在标签中明示添加了荧光增白剂。

表13: 2015年和2014年荧光增白剂检出情况对比

 

产品

2015年

2014年

总样 品数

检出样品数

检出率

总样 品数

检出样品数

检出率

洗衣粉

20

20

100.0%

15

8

53.3%

洗衣液

78

36

46.2%

51

17

29.4%

 

2014检出样品仅为定性,2015年检出样品为定量。

 

3、抑菌性能

根据标准,在规定使用浓度规定作用时间,样品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50%,就可以认为样品具备抑菌功能。本次受检的全部洗手液样品,经检验,几乎全部产品的抑菌率都能达到90%以上。说明普通洗手液与包装上标有“抑菌”功效的洗手液产品,其抑菌率近似。全部洗衣液产品的抑菌率都在75%以上,且七成以上抑菌率可达到90%。

2015年:37个洗手液产品抑菌率都大于50%,其中有36个产品的抑菌率能达到90%以上;

78个洗衣液产品的抑菌率都大于50%,其中有57个产品的抑菌率能达到90%以上。

2014年:31个洗手液产品抑菌率都大于50%,其中有7个产品的抑菌率能达到90%以上;

49个洗衣液产品抑菌率都大于50%,其中有31个产品的抑菌率能达到90%以上。

表14:      2015年和2014年抑菌率检测情况对比

 

样品情况

样品数

抑菌率大于50%

抑菌率大于90%

标签中明示抑菌功能的样品数

样品种类

抽检时间

样品数

占样品百分率

样品数

占样品百分率

洗手液

2015

37

37

100%

36

97.30%

16

2014

31

31

100%

7

22.60%

2

洗衣液

2015

78

78

100%

57

73.10%

——

2014

49

49

100%

31

63.30%

——

 

    以上说明液体洗涤剂无论是否明示了抑菌功能,实际都具备一些抑菌效果。建议减少洗涤剂中抑菌成分的添加量,保护环境、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六、消费指南

(一)关于正确选购

1、选择规模较大的商场和超市,购买规模和销量较大的产品。因为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在原料选择上严格把关,生产设备及检验设备先进,企业的管理水平较高,产品质量基本可以保证。

2、看外观。正规企业生产的洗涤类产品瓶体光洁,包装整齐,商标图案套印准确,印刷清晰,色彩亮丽,不模糊,无脱墨现象。正规厂家对使用说明、执行标准净含量、厂址、保质期等也会一一注明。

3、摇晃瓶体,比较稠度。正规厂家的洗涤产品中表面活性剂含量较高,稠度适中,采用蒸馏水稀释,性质稳定。而劣质产品有效物含量少,液体较稀,多用自来水兑制,易出现悬浮物、沉淀物、产生分层现象。再次是闻香味。正规厂家的产品都带有自己特有的香味,香味以价格较高的水果香型为主,香气淡雅纯正。

4、建议不要购买散装的餐具洗涤剂,因为这些产品在销售单位的储存条件难以保障,且产品包装不密封,容易受到污染,造成微生物超标,使用这种餐具洗涤剂清洗、碗碟、水果、蔬菜后会造成二次污染。

5、购买洗衣粉的同时,也可以选购些洗衣液产品。外衣或较脏的衣物用洗衣粉洗涤,内衣和丝毛衣物用洗衣液洗涤。虽然洗衣液的价格高于洗衣粉,且去污力数值普遍低于洗衣粉。近年来洗衣液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因为洗衣液具备很多优点,首先洗衣液具有多元化的功能,作为新一代的安全环保洗衣剂产品,它吸收了洗衣粉和洗衣皂的优点,多为瓶装,容易定量,溶解充分,易于漂洗,使用方便;产品偏中性、无刺激,不伤手、无碱性残留,对衣物和皮肤的损伤远远低于洗衣粉。不仅能不同材质的衣物祛除污垢的要求,同时还可实现衣物柔顺、护色等功能。

(二)关于正确使用

1、使用一定要仔细阅读产品包装上的使用说明,适量添加洗衣粉,过量添加肯定会造成浪费。建议先用30-40度的温水将洗衣粉溶解,再移入已经浸润的衣物中,这样不但解决洗衣粉溶解性差的问题,还可提高产品中酶的活性,可充分发挥洗衣粉的去污力。

2、洗衣粉在洗涤过程中如果溶解不完全、容易损伤衣物和皮肤,因此洗涤衣物时,水和衣物的比例要适合;之后漂洗衣物的时间和漂洗次数也需适合,确保衣物中洗衣粉残留量不要过大。

3、建议尽量使用不含荧光增白剂的衣物洗涤剂。因为使用含有荧光增白剂洗涤衣物后,看起来更洁白、更亮丽的衣物不一定被彻底洗净,可能只是衣物上留存了荧光增白剂,在紫外光的照耀下反射出蓝色或紫色的光,修正了衣物中的黄色,使衣物显得雪白。但这种干净仅仅是视觉上的效果。而且衣物上的荧光增白剂非常容易掉落,附着在人体的皮肤上,甚至被人体吸收,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或成为环境的潜在污染源。与现在人们都倡导绿色、健康、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相违背。

4、洗手液基本都具有一些抑菌功能,除了特殊职业的需要,(医护人员、食品生产人员等)不必刻意使用抑菌洗手液。作为消费者,我们可能要考虑一个问题:是否非要使用这些抑菌洗手液不可?即便使用不含抑菌成分的普通洗手液,只要洗手的过程规范、认真,同样可以消除手上的绝大部分附着菌落。即便是使用了有抑菌物质的洗手液,倘若留下了若干“死角”没有清洗到,依然会留下传染疾病的隐患。其实“如何洗手”比“用什么洗手”更为重要。从人体免疫系统考虑,人体生存的环境存在大量的细菌,人体内也存在大量细菌,相应的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外来有害细菌已养成了一种动态的抵御能力。我们的手上真的做到长时间没有附着的细菌,可能反而“太干净了”,不利于免疫系统的锻炼。这一点对于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尤为重要。

 

来源: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编辑:白杨)


品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