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休闲 » 文体要闻 >> 正文

文体要闻

重捧书本,让阅读成为生活常态
江苏消费网 (2015-11-19) 来源:江南晚报
阅读:

  

 

  眼下正值第九届太湖读书月,大大小小各个书店作为全民阅读推广的重要阵地,正在不遗余力地宣传推广阅读,开展各类读书活动。在全市上下大力推广全民阅读的当下,无锡人平常爱买哪些书?与往年相比阅读的兴趣又有怎样的变化?记者聚焦无锡人的阅读热点,进行了一番采访。

  热点:国学经典、时政书、文学畅销书

  无锡图书中心一楼社科专柜畅销书展台上,《习近平用典》被摆在醒目位置。退休职工陈女士拿起一本,翻了两下就放进了自己的购物筐里。“我们50后跟习大大是同辈人,我们很欣赏他的作风,和他有关的书我基本都会买,自己看也给孩子们看。”陈女士的话颇具代表性。据统计,最近一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优秀领导干部先进事迹选编》等时政类书籍在新华书店普遍“热卖”。

  市新华书店社科类销售排行榜上,《习近平用典》排在第4位。图书中心总经理朱晓芸介绍,国学经典以前销量较平,从去年开始卖得好了,她认为,国学这块其实是不少现代人所缺失的,许多年轻人甚至不知道“仁、义、礼、智、信”具体所指。总书记提倡诵读经典,号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全是一种时代的趋势。

  作为无锡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销售门店,朱晓芸总结这一年来的销售热点,认为各个类别都有卖得好的书。像文学类中,《花千骨》《狼图腾》《平凡的世界》这些影视热播热映作品的原作书,获得雨果奖的《三体》卖得非常好。社科类除了时政书外,财经、证券类图书销售较热,上半年的股市火爆行情中,不少跑步进场的新股民,纷纷前来购买相关图书“充电”。总体而言,大众阅读热点是紧跟着社会时事的。

  多元选择:看书更倾向休闲

  这是一个多元并存的时代,出版物的极大丰富,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选择。无论是分布在锡城各处的新华书店,还是设在景区的百草园、先锋书店,还是喧嚣商场里的字里行间、大众书局,无锡的书店经营者们普遍发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休闲类书籍越来越成为读者的心头好。最近几乎每个书店,涂色书《秘密花园》都是热销书,该书还成了字里行间今年畅销榜上的冠军书。经营书店20多年的百草园老板刘征宇分析,《秘密花园》《故宫日历》这些休闲书的热销,折射出了人们减压、放松、寻找童真的需要,说明在多元文化繁盛背景下,人们避繁就简的养心愿望。

  字里行间、先锋书店两家连锁书店的统计显示,2015年,江苏地区销售较好的图书仍以文学类为主,外国文学大家偏爱东野圭吾、村上春树等人的新作。中国文学以青春类文学较受关注,张皓宸、张嘉佳、冯唐、蒋方舟、韩寒团队等均长期占据畅销榜的主要位置。先锋书店无锡店负责人张征为表示,畅销榜上的这些图书,大都是当下有一定热度和影响力的作家作品,这种“垄断”局面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靠作家的知名度,以及他们作品中传达出为大众所喜爱的生活哲学与特有的文化趣味。

  年龄、地域阅读偏好拉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读书越来越个人化,不同年龄、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地域读者的阅读差异正日益分化。80后蒋先生是无锡图书中心的常客,他是一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奶爸,为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始终坚持和孩子一起读书。目前一段时间,他偏重选择既能拓展视野、又能加强与孩子沟通的绘本。“年轻家长注重亲子教育,中年读者注重养生,是保健、食谱类图书的购买主力。学生群体还是以散文、小说等文学类阅读为主。”朱晓芸是这样分类的。而设在大商厦里的字里行间、大众书局的读者,大多为20至45岁的白领。字里行间无锡店负责人芮淑君发现,他们店里的大学生读者偏爱青春文学,而上班族则多为了解压与休闲而读书。

  芮淑君来无锡之前,一直在北京负责字里行间的品牌推广,她分析,北京和无锡的读者确实存在着阅读喜好上的差异,这与城市个性、地域特点有关。她举例,今年《从0到1》《创业维艰》等经营类图书在北京地区的销售迅猛,职场图书也是销售亮点,这与北京浓厚的商业、创业气息不无关系,反映了“北漂”们想在大城市闯出一番天地的心态。而无锡相较北京人们在生活节奏上明显要慢,生活在这个经济、生活水准一向较发达城市的人们,更注重生活上、精神上的享受,因此,文化休闲、文学类书籍在这里格外受欢迎。

  阅读在回归,读书求品质

  四处游走的民谣歌手钟立风也是一位写作者,他偏爱无锡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特地把自己的第一家“行走书店”开在了南下塘。上个月,钟立风又来无锡,发现一个月没去,书架上的书已寥寥无几。这令他很是高兴,“我亲自挑选的书有人喜爱,证明了大家都很有眼光。”钟立风回到北京后,第一时间就前往几家出版社的库房,精挑细选备起书来。而刘征宇透露,这些年,一方面是大家在叹息读书的人少了,另一方面大家买书的口味却越来越“刁”了。像他们书店里的《耶路撒冷三千年》《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这类比较“专”的历史、人文类图书的销量在明显上升,反映出人们的高品质读书追求。

  张征为认为,大众的阅读方式已经从碎片化的电子阅读慢慢回归到了有计划的纸质阅读。“前两年,大家可能还沉浸在微博140字的快餐式阅读上,喜欢用心灵鸡汤类的书籍来为自己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解压。现在,很多人会通过网络的推荐,再精选几本有内涵和品位的书籍。读者可能愿意办张卡,坐在书店、咖啡馆里,点杯饮料,捧本书度过一个下午。”

  在本届太湖读书月活动上,作家梅子涵表示,阅读推广在中国是一条长路,但这种提法的出现是好事,说明人们开始有了觉悟,让阅读这个本应一直存在的日常生活方式再度流行。这尤其表现在儿童阅读推广上,原本儿童读书的事很少有人关心,但现在关切的人多了,特别是近年来,社会上诞生了一批专门的儿童阅读推广人。这些变化发生在这十年里。希望二十年后,阅读能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晚报记者 张月 文/摄)

编辑:朱成林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