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休闲 » 体育健身 >> 正文

体育健身

健身消费成时尚 为啥花钱没好使
江苏消费网 (2016-04-12) 来源:济宁日报
阅读:

  “电销扰民”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近期,不少市民向凤凰宁波反映:电话那头的销售方不仅能报出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而且屡遭拒绝后依旧“阴魂不散”,市民不堪其扰,更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

  为此,凤凰宁波展开独家调查:健身房、美容院过期会员成电话轰炸“重灾区”;装潢产业上下游共享个人信息;房企高压之下电销手段更为隐蔽……当共享个人信息成为企业的生财之道,市民感叹,“电销扰民”何时才是尽头?

  

 

  “电销扰民”事件频发,市民备受困扰却又无可奈何。

  宁波一健身房电话骚扰同一客户整整一年

  “他们已经电话骚扰我整整一年了,每次都换着人打,我都不知道自己的个人信息在多少人手上!”来自象山的陈小姐(化名)在宁波工作已有3年,2014年10月通过团购在高新区的美日健身蓝海店办了一张半年卡。但从开卡的第一天起,蓝海店的“骚扰”电话就始终没有断过!

  “他们给我安排了一个会籍顾问,每天不分时间地给我打电话询问到店时间。后来他离职了,他们就开始换着人联系我,多的时候一天就接到3个电话,号码还是不同的,根本没法屏蔽。”今年1月,陈小姐搬家去了鄞州,因为工作忙碌无暇再去健身房。会员卡过期后,对方想让她续卡,电话“骚扰”更是愈演愈烈。

  陈小姐也由最初的耐心解释变为怒不可遏,“我卡都过期8个多月了!无数次要求他们删除我的个人信息,可明明是他们打来的电话,却说没办法证明我就是本人,删不了。为此我还特意请假到店里跟店长沟通过3、4次,每次他们都是满口答应,电话却还是照打。对我的生活已经构成很大的骚扰!”

  而她最关心的就是:到底有多少人掌握了自己的个人信息。“我们过期会员的资料都是被打印出来放在办公室里的,每份资料都有很多人看,所以我也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有。”蓝海店崔店长的如是解释听得陈小姐心里一惊。而对于究竟有多少人遇到了类似的“骚扰”,崔店长也答不上来,只是同意会让后台将陈小姐的信息删除。

  

 

  图为位于高新区新晖路上的美日健身蓝海店

  健身房、美容院过期会员成电话轰炸“重灾区”

  除了陈小姐之外,还有不少市民也跟凤凰宁波反映了类似问题。家住海曙区的张小姐也是蓝海店的会员,因为不堪会籍顾问的电话“轰炸”,办的半年卡仅消费过2次,就再也没去。“我卡过期后的6个月里,一周最多接到他们4个电话,让我续卡。直到今年9月,我骗他们说离开宁波了,骚扰才停下来。”

  为此,凤凰宁波电话联系了美日健身总部,一位姓潘的运营部主管承认工作人员存在失误,可能是将陈小姐的信息误放进了即将到期的会员资料中。而对于如何才能删除过期会员的信息,她给出了与崔店长截然不同的答复,“如果他们怕个人信息进一步泄露,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持本人身份证到我们总部销户。”潘主管解释称,致电即将过期或者已经过期的客户,询问是否需要续卡,美日健身每家门店都在操作。所有的号码则是从后台统一调出,其中也包括了过期未满一年的客户资料。“一旦销户,他们将不再享有任何优惠服务,但如果不销户,因为系统原因,我们也无法保证这样的骚扰电话是不是还会打来。”

  凤凰宁波了解到,对过期会员进行电话营销不仅是宁波不少健身房的惯用手法,在美容院等行业也是屡见不鲜。家住鄞州区的吴小姐,2010年在天一广场的一家美容院办理了价值1万元的会员卡,后因余额不多,且皮肤容易过敏,便不再去了。但自此,对方也开始了长达5年的电话“骚扰”,“虽然我能理解他们也是因为工作,但这样时不时的电话,还是挺打扰我工作和生活的。”对此,吴小姐表示无奈。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宁波健身房、美容院等行业,电话营销已经由最初的“乱枪打鸟”变为精准营销,过期会员无疑是最好的潜在客户。而在企业内部,会员信息几乎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所有业务人员都可以很方便地查询甚至调取,个人信息的扩散程度可想而知。这也导致“电话扰民”事件频发。

  装潢产业上下游共享个人信息

  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如果说健身房、美容院等服务产业只是将客户信息在员工内部随意传播的话,那么装潢产业则是将个人信息作为上下游之间可共享的资源甚至是利益连接的纽带。

  对于每一个购买新房的市民来说,手机就好像成了“定时炸弹”,陌生来电十有八九就是推销电话。

  去年,市民王先生在江北区买了一套房子,本来是件挺高兴的事,却因为没完没了的“骚扰”电话搅得一肚子火。“我的房子合同规定是9月份交付,但从7 月份开始,各种推销电话就都来了。”王先生告诉我们,对方不仅清楚地知道他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甚至就连是在哪个楼盘、何时交付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各类设计公司、装潢公司、家居建材应有尽有,有的是诸如红星美凯龙的大型企业,有些则是私人的小企业。”就在采访间隙,王先生还接到了3个类似的推销电话。对于自己的个人信息从何泄露,他觉得开发商嫌疑最大,但自己却是一点证据也没有。

  

 

  王先生向我们展示了从11月22日至11月26日期间,自己接到的20个电话中,销售电话就占到了15个。

  市民顾先生反映的情况更为特别。今年7月,他打算装修位于鄞州区的新房。但每施工到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环节的供应商或者施工单位来电推销。“对方连我什么时候涂油漆、装家具、安窗帘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后来,他才在无意间得知,是自己的装修团队将自己的工程进度透露给了下游的相关企业,“他们利益都是环环相扣的,本该为我们保密的客户信息也成为共享的资源。”

  “电销扰民”尚处法律空白区

  对于这种“电话扰民”事件,我们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为此,凤凰宁波致电12315,消费者投诉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电话营销尚未构成实质性消费,不存在消费纠纷,所以并不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管辖范围。而12348法律咨询热线的律师在了解相关情况后,也无奈地表示,虽然目前“电销扰民”事件频发,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地方规定不断出台,但在法律层面却还是空白。现有的相关文件也未对这种情况规定出明确的处罚条例,即使走法律途径也是见效甚微。

  据了解,目前宁波只有房地产行业和保险业已经出台针对“电销扰民”的相关规定。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去年11月6日宁波市住建委发文,要求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商品房时,不得向非购房意愿人拨打营销电话。今后若发现类似情况, 查证属实,将停止该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商品房网签。但时至今日,房地产业“电话扰民”现象依旧普遍存在。只是推销电话打得更隐蔽,大多不说自己是哪个楼盘, 而是以“我们地处某某地铁口附近”、“处于某某区域的核心区”,甚至告诉市民,“楼盘在某个大型超市的马路对面,你来了打我手机,我来接你看房”,使得取证投诉更为困难。

  出台相关法规的尚且如此,其他行业内若想进一步规范,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我们注意到,在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已经做出相应规定,其中明确指出:“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但对于违规情况应如何处罚却没有任何规定。限制范围也仅限于信息,而不包括电话。

  在2015年新修订的《广告法》中,明确表明,乱发垃圾广告短信将受到最高3万元的罚款。虽然暂未出现“电话营销”的字眼,但是可以看出,今后涉及市民私人信息发布的广告,正在逐步被限制和规范。至于电话营销还能走多远,有待进一步制订明确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的严加管控。

编辑:朱成林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