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国内消费 >> 正文

国内消费

网络谣言止于信息公开
江苏消费网 (2013-09-06)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王硕

  打击网络谣言的行动犹如一阵旋风,横扫了各大网络社区,震慑了一些所谓网络大V,拘捕了个别不法之徒,单从结果来说,已经初见成效。旋风过后,我们迎来了一个干净通透的网络世界,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一些造谣生事之徒确已被绳之以法,二是因为公安机关的打击震摄了不少欲行不轨之人。不过,风暴总会过去,热度总会降低,当公安机关的目光转移,网络谣言是否又会卷土重来?
通常,一条谣言的产生都要经过造谣者、传谣者、信谣者三个阶段才能发挥作用,造谣者心怀不轨,理当付出代价,无可厚非。而传谣者与信谣者的行为却复杂得多,没有人会甘愿被谣言驱使,大多只因缺乏安全感才轻信网络传言。试想,如果相关部门信息公开透明,又何来那些捕风捉影的无端传言?窃以为,要彻底清除网络谣言,除了要有打击震慑造谣者的铁拳,更要从增强网民的安全感入手,让涉及公众利益的信息更加公开透明,让网络谣言在与事实的交锋中不战自溃。
在现今的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消息,好的或坏的都充斥着我们的网络世界,而最能引起我们关注的往往是那些耸人听闻或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信息,这也让造谣者有了可趁之机。如此前传播甚广的一则谣言,谣传当时铁道部发言人的家人分别在北京市机关单位身居要职。此言一出,马上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转载无数。不过假的终究成不了真的,这则谣言破绽百出,所提及的单位名称大都错误,人物关系也不合逻辑,最终被证明是彻头彻尾的谣传,不过给网民和政府造成的负面影响却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
反思这类谣言何以会传播甚广,影响恶劣?大概是因为网民对于这类问题很担心,很没有安全感,害怕公权变成私权。面对这样的无端中伤,见招拆招总是无法根除隐患,若要治本,恐怕还要从信息与政务公开做起。人事任免调动公开,那些所谓的关系户的谣传自然无法立足;政府财政预算公开,那些所谓的贪腐谣言自然也无法传播。其实政府早就倡导政务公开,我们不能不感慨政府的先见之明:事实摆在眼前,谣言自然无所遁形。更何况,如果所谓的传言果真是“真言”,那么信息的公开透明则能让不法行为更早曝光。
虽然我国传统道德家们坚信,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事实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但是,目前信息速度传播之快远超以往任何时代,如果真实的信息无法占领舆论的高地,谣言就会堂而皇之地登场。击败谣言最好的办法是让事实充分伸张,尤其是涉及到公权之时,事实更显得珍贵。所以,当谣言一度出现,相关部门应该及时披露真实的信息,用事实战胜谣言。

编辑:刘军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