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维权要闻 >> 正文

维权要闻

新消法:为霸王条款划出清晰高压线
江苏消费网 (2013-11-29)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长期以来,经营者利用其提供的格式合同中的霸王条款免除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负担,这种行为让消费者又恼火又无奈。

 

为解决此类问题,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做出了比此前更详细又有针对性的规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那么,该规定在实际中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消费者该如何运用这一条款维权?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违背公平即无效

 

酒店强行收取开瓶费、餐馆规定最低消费、预付卡余额不退……这些都是消费者在日常消费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格式合同霸王条款,新《消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并未明确列举具体的霸王条款体现方式,那么哪些行为可以被纳入该条款的调整范围呢?

 

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杜涛告诉记者,新《消法》第二十六条的核心就是第二款,即如果格式条款含有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就没有法律效力。虽然原《消法》和《合同法》第四十条都有类似规定,但都比较粗略。新《消法》细化了格式条款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相应情形,便于在实践中操作。之所以不列举具体的不平等格式条款表现形式,是因为社会是多元的,在立法时要考虑公权力的边界在哪里,它和市场的关系是什么,要具体管理到什么程度。所以对于具体情形的处理,需要司法机关利用法律规定的原则,结合具体的事实,来判断是否不公平、不合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告诉记者,现代的消费方式众多,新的消费需求会刺激新的消费供给,所以立法机关无法把不公平的格式条款一一列举,而是采取抽象式、概括式的立法方式。从实操角度而言只要是违背公平、正义的格式条款,或者只要违背了上述格式条款意思的都无效。行政监管部门、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在裁决涉及格式条款案件的时候,首先要看格式条款的公示,尤其是风险警示义务履行了没有;其次要看说明的义务履行了没有;然后再看在格式条款内容设计上,有没有和新《消法》二十六条第二款相冲突的。如果与前述三大要求相抵触的,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应该一概确认其无效。

 

格式条款须尊重知情权

 

新《消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侧重于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部主任陈剑表示,新《消法》在信息披露方面有非常大的调整。根据中消协多年来点评霸王条款以及处理消费者投诉的经验看,格式条款在现实中引发消费纠纷往往是由信息不透明造成的。“比如去酒店、餐馆消费的时候,可能在很小的地方写上餐具要另行收费,这种不显著的标注方式往往会引起消费者不满。按照新规定,必须以显著的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收费的问题。”陈剑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经营者仅仅在显著的地方提醒消费者注意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价款、风险也是不够的,经营者还有解释说明的义务,要根据消费者的要求,解释清楚格式条款的规定,以避免因对格式条款误解而造成消费者损失,这也是该条款有别于原有法律条款的一项进步。

 

刘俊海向记者表示,有的格式条款合同虽然经过国家行政部门审批,如民航机票销售合同,但经过审批的格式合同并不等于不存在不平等格式条款,更不等于其中的不平等格式条款就合法了。即使是经过审批的格式条款合同,其中违法的不平等格式条款同样没有法律效力。刘俊海建议相关部门以新《消法》实施为契机,抓紧对现行各个行业中的格式条款合同中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条款进行全面的清理。

 

禁借技术手段强制交易

 

新《消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中提出:“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这一条款该如何理解,适用于什么情况?

 

“比如说消费者从电信运营商处购买了每个月200M上网流量套餐,但是如果每个月只用100M,剩下的100M到了月底就自动清零,无法沿用,这就是典型的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因为未用完的套餐无法沿用到下个月的规定,本质上是运营商提供给消费者的格式条款,在具体运作中,是依靠运营商的设备对消费者未用完的流量自动清零,因此这符合该条款的特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吴景明给记者举了一种典型的适用情况。

 

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部主任陈剑认为,这一条款主要针对网络交易等过程中,经营者利用技术手段要求消费者必须同意所列格式条款,否则就无法继续交易。

 

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杜涛则表示,在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格式条款,要求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进行注册,如果消费者不注册就无法继续下一步操作,也就无法使用。只有在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完成注册后才能使用。这种情况也属于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任震宇)

编辑:薛晶晶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