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通信 » 维权要闻 >> 正文

维权要闻

老人手机年纪轻轻就百病缠身
江苏消费网 (2016-02-19)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本报记者 田珍祥

  随着科技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日常通讯工具。各级工商部门及消费者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涉及手机商品质量的投诉呈逐年上升之势。

  投诉量上升的背后是手机产品整体质量水平亟待提高。国家工商总局不久前公布的2015年手机商品质量抽查检验结果显示,共抽检130批次样品,不合格28批次,合格率不足八成。《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梳理近几年来相关部门公布的抽检结果发现:手机抽检合格率整体偏低;不合格手机多为“杂牌机”。此外,一些厂家专为老年人推出的“老人手机”质量问题尤其突出。

  质量问题多且杂

  记者梳理发现,手机抽检合格率较低,不合格问题涉及辐射骚扰值、音频性能、耐异常热等多个项目。

  广东省工商局自2013年以来连续对手机商品质量进行跟踪抽检。2013、2014年均抽检手机80款,不合格率分别为63.8%、66.2%。主要不合格项目包括传导连续骚扰、静电放电抗扰度、浪涌抗扰度、抗电强度、耐异常热、0.2ItA放电性能、元器件、辐射杂散骚扰、标记与说明等。

  国家工商总局不久前公布的2015年手机商品质量抽查检验结果显示,不合格率为22%。主要不合格项目包括标志和说明、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抗电强度、直插式设备、耐异常热、辐射连续骚扰、传导连续骚扰、静电放电抗扰度、0.2ItA放电等。

  此前,2015年11月,陕西省西安市工商局发布2015年度手机商品质量抽检结果,共抽检手机33批次,不合格13批次,不合格率为39%。不合格项目涉及辐射骚扰、传导连续骚扰、浪涌(冲击)抗扰度、0.2ItA放电、热滥用、电源适配器的标记说明等。

  2015年第二季度,四川省成都市工商局公布该市手机商品抽检结果,共发现24批次不合格手机,不合格项目包括发射机输出功率、接收灵敏度/频率特性、发送响度评定值等。

  2015年5月,江苏省工商局公布该省手机商品质量抽检结果,共抽检140批次,合格49批次,合格率仅为35%。不合格项目包括发送接收灵敏度、发送和接收响度、发送接收失真、0.2ItA放电等。

  2015年5月,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公布该市手机商品质量抽检结果,共抽检15个品牌35批次样品,不合格12批次,其中9批次商品音频指标不合格、3批次商品电池性能不合格。

  标称名牌上黑榜

  记者梳理发现,抽检不合格手机多为“杂牌机”,但黑榜上也屡见天语、三星、华为、酷派等知名品牌。如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2015年手机质量抽查检验结果显示,抽样商品采集涉及60个品牌,不合格商品标称品牌涉及易丰(2批次)、锋大通、传奇、百合、唐为、FUOMI、三盟等,其中也包括天语、小辣椒、海尔、酷派等知名品牌。

  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公布上述抽检结果显示,12批次不合格样品品牌涉及天语、三星、华为、htc和万利达等标称知名品牌。

  西安市工商局公布的2015年度手机商品质量抽检结果显示,抽样商品采集涵盖三星、华为、酷派、朵唯、小米、TCL、ViVo、oppo、HTC等共29个品牌。结果显示,知名品牌质量状况良好,不合格品牌主要是易丰、库麦、世纪天元、百合、金亮典、1.me、优思、唐为、ares、誉品、诺凯、职业者、移通等“杂牌机”。

  据西安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分析,在低廉品牌手机市场占有率逐步增大的情况下,一些小型手机生产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未对每一台产品进行出厂前的质量审核,导致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有关部门应从源头加大监管力度,督促生产企业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合格的手机产品。

  老人手机成重灾区

  老人手机因“超大按键”“超大音量”“超大字体”等因素迎合了老年人的需求而受到市场欢迎。智能手机的普及并不是太久远的事,而老人手机的“红火”更是近些年的事。然而,从各地执法部门近两年的抽检结果来看,老人手机俨然已经成为不合格手机的重灾区。

  2015年,江苏省镇江工商局对该市市场上的老人手机进行了专项质量检测,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抽检结果显示:共抽检10批次手机,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90%。

  据镇江工商局消保处负责人介绍,抽样检测的老人手机涉及众多标称知名品牌,价格从59元到549元不等,抽检的10批次老人手机中,就有7批次手机放电性能未达标,7批次手机通话质量差。

  记者还了解到,2015年上半年,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该省生产、销售环节的老人手机也开展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结果显示,30批次老人手机样品中,22批次存在不同程度安全风险,18批次无进网许可或伪造、冒用进网许可;12批次有进网许可的老人手机中,4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3.3%;而18批次无进网许可或伪造、冒用进网许可老人手机均不合格,不合格率竟达到100%。

  辽宁省质检院电子信息中心有关专家称,许多厂商在老人手机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产品普遍存在音频性能不佳、通话质量差等问题,对使用手机的老人的健康会产生危害。

  ●整治建议

  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专家乔聪军对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近年来,行政执法部门加大了对手机质量抽查检验的力度,这对维护消费者权益具有很大的作用。目前,手机抽检合格率不高的主要原因还是厂家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乔聪军认为,营造放心手机消费环境需要综合治理。手机入网、产品质量检测、商品流通等涉及多个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应该联动起来,畅通消费投诉渠道,汇总相关质量信息,并实现信息共享。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和违规信息披露,震慑不良厂商,督促其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消费提醒

  买手机三注意

  一是注意查看商标和机型标志,电信入网标志和原厂激光防伪标志、包装外观等。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包装整齐,印有生产厂家、生产地址、公司网址、联系方式等,特别是标签、商标图案印刷清晰,无脱墨现象。

  二是重点检查产品外形、结构、功能键。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外观轻巧美观,设计工艺细腻,做工讲究,产品面板(背面)上应有公司商标,各功能键名称,CCC认证,产品型号;结构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位置拼接紧密,按键柔软舒适,没有毛刺和机体不平整的问题,摇晃产品主机内部无响声;逐一操作功能键,看是否达到标称效果,避免购买以次充好的产品。

  三是详查产品配件,包括耳机、三包证、USB数据线等。建议买知名度高的企业产品和具有CCC、CE、FCC等认证标识的产品。

编辑:刘军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