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江苏消费 >> 正文

江苏消费

牛奶价涨,奶农为何还贱卖奶牛
江苏消费网 (2008-03-03) 来源:新华日报
阅读:
“家有两头牛,三年一栋楼”,说的是奶牛养殖曾经给农民带来的好处。然而,去年以来由于奶牛养殖饲料及人工成本上升,奶企在大幅提高牛奶价格的同时,却没有相应提高鲜奶收购价,致使奶牛养殖效益急剧下滑,南京城郊出现了淘汰奶牛的高峰。一些奶牛养殖基地30%的奶牛被贱卖,或干脆当“菜牛”送到了屠宰场。

  养殖效益锐减:奶牛只卖肉牛价

  记者2月26日走访南京最大的奶牛公寓——江宁汤山街道锁石社区,了解到,奶牛养殖成本平均涨了30%。养殖大户刘长林去年还有50多头牛,现在卖得只剩下34头。他告诉记者,豆饼、玉米混合添加剂的精饲料,每包(40公斤)从70多元涨到86元;青饲料每担从七八十元涨到120元、130元;雇个人工,前两年只需七八百元/月,现在要1200-1300元。可鲜奶收购价只从2.3元/公斤涨到2.65元/公斤左右,平均仅涨了10%-15%。春节后,眼看奶农扛不住了,奶企收购价才每公斤涨了5分钱——别小看这5分钱,一头优质奶牛年产鲜奶1万公斤,就增收500元。

  锁石社区张主任告诉记者,奶牛养殖已处于盈亏平衡点。过去,农户养一头奶牛每年毛利五六千元,现在养得好的只有两三千元赚头,养得不好的只能微利。奶牛很娇气,夫妻俩养几头牛,要是一年只能苦万把块钱,还不如到城里打工。因此,奶农纷纷将奶牛出栏。由于行情不好,前两年花了1万多元买来的奶牛,眼下鲜有下家问津,“三分不值二分钱”,有的只能当肉牛卖,一头三四千元。锁石奶牛公寓去年还有700多头奶牛,现在只剩不到500头。锁石附近的湖尚、桦墅、泉水等养殖村,奶牛存栏也都纷纷下降,其中坟头村奶牛存栏从400多头降到200多头。

  成品奶价猛涨:鲜奶购价未跟进

  奶牛饲料(每公斤)几角几角地涨,鲜奶收购价几分钱一毛钱地调,可牛奶却是一元两元地涨。记者2月28日走访南京一些超市看到,光明120克装酸奶从去年的1.2元、1.3元已调到1.9元左右,卫岗1公斤盒装鲜奶已从6-7元涨到10.3元。奶企“超市奶”平均涨了50%以上,居民订户奶也有30%-40%的涨幅。

  奶企大幅调高成品奶价,为何不愿相应提高收购价?一些奶站负责人介绍,他们和奶企的合同一订一两年,某个村或奶牛公寓的鲜奶,只能供应某家企业,虽然合同上写明“鲜奶收购价随市场浮动”,可一旦市场行情有变,收购价只能由“市场老大”奶企说了算。而奶农则称,奶站每收1公斤,有0.2元的手续费,他们只要收到奶,才懒得跟奶企“叫板”。奶农认为,他们的利益是被奶企和奶站合伙“坑”了。

  症结在何处:奶农、奶企未形成完整市场链

  栖霞区农林局副局长汤春华就此认为,牛奶涨价,奶农却贱卖奶牛,根子上还在于奶农未与市场经纪人奶站、龙头企业奶企结成完整的市场链。如果没有保护收购,奶牛养殖是风险很高的行业,因为鲜奶不易储存,奶农挤下奶,马上就要送奶站。目前,南京奶牛养殖还是以千家万户的散养为主,大多只和奶站有口头收奶协议,而奶站和奶企订的合同中,对鲜奶保护价收购等条款也是模糊和不完备的。

  奶农和奶企的这种松散型关系,一旦遭遇市场突变,使处于龙头地位的奶企极易向下游转嫁市场风险,奶农根本无力博弈。前几年,奶牛养殖乐观气氛弥漫,奶农“看到奶牛就牵回家”,如从2002年以来,南京某郊区奶牛存栏竟从2000多头增至2万多头。处于市场末梢的奶农,不了解市场信息,只顾“埋头”养牛,不知祸之将至。于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牛奶养殖、加工成本上升,奶制品涨价后销量下降,这时鲜奶供求关系已逆转,农民焉能不吃亏?

  有关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奶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使奶业养殖尽快实现产业化。目前,国内蒙牛、伊利、光明等奶业巨头都已抢滩南京,奶源基本由当地供应,之所以以较低的收购价收购鲜奶,就是吃准了千家万户散养的奶农根本无力与之抗衡。倘若通过发展经纪人组织,形成竞争收购、争抢奶源的态势,奶农的处境就好得多,也有利于奶业市场的健康发展。专家称,从长期来看,奶业发展应采取“企业+基地”的模式,如像上海、山东等地奶企直接参股建立奶牛小区,则鲜奶的质量和奶农的利益都将得到保证。        本报记者 顾巍钟

编辑:小鱼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