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警示 >> 正文

消费警示

自称警方要你汇钱多为诈骗
江苏消费网 (2013-12-27)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谢正军/图

 

■本报记者 刘浩

 

  一举骗得2000万元巨款,犯罪嫌疑人通过电话设下骗局,引诱外籍高管上钩实施诈骗。1219日,随着犯罪嫌疑人被押解回上海,一起跨国特大电信诈骗案揭开谜底。案件的曝光再次引发人们对电信诈骗犯罪问题的广泛关注。

 

案件

 

高管被骗2000余万元

 

  今年1023日,外籍高管陆女士突然接到一个陌生来电。电话中,自称是广州电信公司的人说,一部以女士身份信息办理的电话,数次拨打国际长途并欠下高额电话费。

  女士奇怪自己从未在广州以自己的名义安装过任何电话。对方随后“好心”地表示,可能是她的个人信息被盗用,并将电话转到了“广州警方”。随后,“广州警方”要求她将个人账户所有存款汇入“安全账户”接受“审查”。

  女士对此深信不疑。为洗清嫌疑,1023日至1027日,她先后分3次通过网上银行将共计约1990多万元人民币转入骗子账户。此外,她还在新加坡一家银行的柜面转出27.88万元新加坡元,总计转账达2000余万元人民币。

  1028日下午,感觉有些不对劲儿的女士向上海警方报案。警方通过技术侦查手段发现,拨打诈骗电话的犯罪嫌疑人藏匿于柬埔寨境内。1119日,专案组首批成员赶赴柬埔寨金边,与柬埔寨警方展开合作。129日上午,抓捕行动开始,警方抓获藏身别墅中的多名犯罪嫌疑人,查获电脑、电话等一批作案工具。据介绍,抓捕现场电话仍此起彼伏,且大多数是国内受骗者打进来的。

  2000多万元是怎么一步步被转走的?上海警方介绍,一个完整的电信诈骗犯罪架构包括“金主”、开卡组、话务组、转账组、取款组、洗钱组。其中,话务组是电信诈骗集团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案中有人假扮电信员工与受害人通话,称受害人信息被冒用;接着,再有人假扮“警官”,要求受害人转账至“安全账户”;如果受害人不相信,则由所谓的“检察官”继续诱导受害人,称其已被网络通缉、追查。所有通话内容都经过事先训练。

 

分析

 

先吓再哄攻破防线

 

  据上海警方介绍,近年来,该市破获的电信诈骗案呈明显增长趋势。仅今年11日至1130日,上海共破获电信诈骗犯罪案件2769起,同比上升44.6%

  警方打击力度不小,相关报道也常见报端,为何仍有人不断上当?“电信诈骗主要抓住了人们过度寻求自我保护的心理弱点。从吓到哄,逐渐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骗取信任,这是一种‘心理战术’。”心理咨询专家严伟敏告诉记者,诈骗分子冒充行政部门传递给受骗者信息,会让对方产生一种危机感。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会很容易受控于对方,从而不由自主地接受帮助的信息,骗子则以帮助消除危机为理由,诱导受骗者按照其策划好的步骤进行操作。如不少骗子冒充法院、公安局工作人员,称受害人卷入一起涉黑涉赌资金案,必须缴纳保证金才能取保候审,并通过传真拘留证等方式取得信任,还在电话中反复强调,“此案为督办的大案”,不能向任何人透露消息,否则“罪加一等”。这样营造出的神秘气氛往往使受害人深信不疑。

 

提醒

 

切莫轻信陌生电话

 

“所有声称公安、检察方面要求汇钱的电话一律为诈骗。”针对电信诈骗案件多发的现象,上海警方发布相关警示,提醒公众接到可疑电话,要注意以下3个方面:要确保头脑冷静,不要一时冲动致使自己的辨别、判断能力下降;不要轻易相信来路不明的电话,可以向亲朋好友和警方求证有关情况;接到诈骗电话后,无论是否上当受骗,都要第一时间报案,以便警方及时掌握案发情况并采取措施,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此外,针对网络窃取个人信息犯罪日益突出的情况,消费者要经常更新电脑的杀毒软件、网络防火墙,及时查杀各类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木马软件。谨慎使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养成将常用银行网站加入收藏夹的习惯,不要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

 

措施

 

银警联动打击诈骗

 

  上海警方办案人员介绍,通信和银行体系的监管漏洞也是电信诈骗犯罪分子成功作案的关键。通过银行卡转移、提取资金是电信诈骗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由于监管不到位,银行卡开户形同虚设,犯罪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假身份证获取大量银行卡反复用于犯罪。此外,电信服务商提供的网络虚拟的主叫号码,容易让受害者相信,为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

  据悉,针对上述情况,上海银监局与上海市公安局目前已建立银警联动工作机制,建立“点对点”跨行快速查询冻结协作机制,形成共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合力,有效遏制此类犯罪活动的猖獗态势。警方及时向各银行发送电讯网络诈骗涉案账号、卡号或涉案嫌疑人身份信息,建立“灰名单”。银行专人审核,将其中信息植入“账户预警”系统。一旦发现客户汇款操作中涉及“灰名单”账号,操作系统即提醒柜面员工、客户暂缓操作;一旦发现款项汇入涉及“灰名单”账号,系统将自动挂起处理,并向公安部门报告。

 

●链接

 

3类人易上当受骗

 

  日前武汉警方分析当地今年下半年以来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件,归纳出最容易上当的3类人群:老人、高知人士、宅女。

  武汉市公安局高级心理咨询师汪少萍分析说,老人无法辨别不断翻新的诈骗花样,对通讯工具和电子产品的使用不熟练,戒备心理、防范心理和应急处变能力相应较低;高知群体有较强的荣誉感和自尊心,一旦被指“涉嫌犯罪”,常常急于证明自己的清白,部分高知专注于专项研究工作,社会经验少;“宅女”群体整天待在家里很少出门,多沉迷于上网或玩电子游戏等室内活动,常常性格特别内向,不太和人说话,害怕和人面对面交流。

  “这3类人群的共同特点是生活、工作圈子相对狭窄,与外界接触较少,较容易受骗。”汪少萍说。

 

强化个人信息保护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多发,除了受骗者防范意识薄弱等原因外,也与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滞后有关。”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陶爱莲指出,个人信息遭泄露现象泛滥给不法分子实施电信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

  针对如何保护个人信息问题,陶爱莲建议,消费者个人要慎重对待各种信息搜集行为,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同时,国家相关部门或相关行业组织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细化个人信息收集、使用的范围,哪些属于必要信息、哪些属于无关信息,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明示方式等等。建立个人信息保护体系,对于倒卖、恶意使用个人信息的不法行为,加大惩罚力度。 (刘浩)

编辑:刘军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

宝应碧桂园承诺难兑现

“当时真的很冲动,现在终于松口气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