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维权要闻 >> 正文

维权要闻

会说和会教英语不是一回事 “外教”资质引争议
江苏消费网 (2018-07-19)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图:近年来,在线教育,尤其是青少年在线教育炙手可热。

  ■王小月 文/摄

  近几年,英语在线教育,尤其是青少儿教育更为炙手可热。

  毫无疑问,作为新晋“宝妈”“奶爸”,80、90后普遍接受英语教育较晚,深知口语不过关的痛处。由此,少儿英语教育更加被重视。

  而在线教育产品的遍地开花,很大程度上是一对一“进行个性化教学”的特点,能够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然而退费难、外教资质经不起推敲等问题也伴随着行业的发展引发各界关注。

  人工智能赋能在线教育

  传统教育虽然能够对青少年产生较强的约束力,但线上教育个性的知识拓展和有趣的知识途径等优势也无法被忽视。

  随着大量资本的进入,AI+教育将逐渐走向深水区。

  2015年沪江推出智能导学系统,2016年9月正式上线智能课,主打智能测试,优化学生的学习路径。在智能搜题领域不断深耕的学霸君利用人工智能加强图像识别功能,实现更为精准的题目识别,并给每道题目标上相应的知识点标签,便于推荐给有需要的学生。

  后起之秀VIPKID在上课中,通过人脸识别、面部表情分析、语音语速识别、手势识别等技术,分析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孩子与老师的互动次数、面部表情、课件交互行为等来判断孩子对老师的喜爱程度。

  海风教育就推出了一个情绪识别系统——好望角,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状态数据化,从而给学校、教育机构和老师提供反馈。

  各个平台都在积极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平台教育中,纵观众多AI教育入局者,人脸识别、情绪识别、大数据似乎成为行业标配。

  即便如此,线上还是线下依然是众多家长面临的选择。对于在线教育,不少人持有宽容的态度,但也有家长认为,“除非家长全程监督,否则孩子太小,没有自控能力,学了就丢了。还是需要线下学习和老师、同学互动。”

  不难看出,教育是本质,互联网是技术手段,用户是核心。在技术赋能下,如何能吸引用户,才是在线教育平台赖以生存的根本。

  “外教”资质引争议

  不少英语在线教育平台的一大卖点就是“外教”,是否是以英语为母语,或是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国家的外教,自然会引发消费者的关注。

  然而,在众多企业“舍命狂奔”的同时,外教的资质问题成为绕不过的话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中国消费者报》表示,不可否认的是,在线平台可以提供更为多样的教育选择,但一哄而上的炒作,就会制造泡沫。包括外教,当前充斥着各种假外教,很多外教根本经不起调查,没有外教资质,不过是以一个外国人面孔来招揽生源罢了。

  登录一些英语在线教育平台网站不难发现,页面会将部分外教相关信息进行简单介绍,而真实性无从考证。

  “自证清白就相当于比赛时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中国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表示,英语培训目前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教师与培训机构签订协议后,宣传包装都是培训机构负责。师资质量很难保证,而消费者也没办法去验证真假。

  “对于外教的口音问题我没太关注,因为买的就是菲教课程,价格较欧美要便宜很多。”上海市一位杨女士在电话中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说。而抱有这种心态的家长不在少数,对这一问题也备感无奈。

  51Talk是最早聘用菲律宾外教的教育机构之一,是中国首家纽交所上市在线教育机构。

  谈及外教问题,51Talk相关负责人对《中国消费者报》表示,51Talk在全球拥有1.5万名优质外教,其中1.2万名是菲律宾教师。有的是全职老师,有的是共享经济模式的合作伙伴。聘用门槛非常高,从招聘、应聘到最后上岗,进入平台,准入门槛很高,大概平均3%的录取率。所有外教都会接受至少100个小时的专业培训,其中还包括儿童心理学等,针对少儿的教学技巧以及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痛点难点和关键点等。

  熊丙奇认为,对于聘请“外教”,我国的规定不可谓不严——有聘请外教资质的机构,方可聘请外教;要用劳务合同,办理外国人工作签证、外国专家证;每年都必须重新办理;离开原单位到新单位,必须重新办理。如果能严格执行规定,不具资质的机构不可随意聘请外教,所有外教都需进行资质审查。可是,在现实中,不具资质的机构聘请“外教”,所聘“外教”没有外国专家证,专家证早已过期多年等问题,十分严重。

  而这些问题,作为消费者却无从查证。

  不可否认的是,会说英语和教好英语是两码事。

  “造成没有资质或是虚假宣传的一大原因是盲目的‘外教崇拜’。”熊丙奇说,在不少消费者眼里,教育机构能聘请外籍教师,是有实力和水平的象征。因此,不少消费者往往仅凭教师外表,来判断学校的“外教”实力,轻易相信“外教”的能力,而根本没有想到要去核查外教有无外国专家证。

  退费难成消费者痛点

  除了外教资质真假难辨外,由于当前在线教育平台的盈利模式多数采取的是预收费模式,退费难也是消费者面临的一大痛点。“购买课程时微信转账给销售,没有人提前告知我课程是有有效期的,上了几节课后看到APP提醒,才知道课程是一年有效。”上海的杨女士说,51Talk拒绝退费,投诉很多次才答应延期两个月。

  她认为,课程不应该设置有效期,这难道不是强制消费吗?

  而北京市民李女士也有同样的遭遇。“一个月要上完15节课,即使不上,课时也都扣了。”李女士说,开始报名不清楚这些,双方也没有协议。由于是朋友推荐一起报名,自己也没有细细了解。通过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投诉,对方才将课时退回。

  不难看出,两位家长都是在没有看到相关协议的情况下报名付费的。

  陈音江说,现在消费者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合同的问题,消费者签订协议,格式条款不合理的太多,构成霸王条款或者模糊条款,消费者可以要求修改协议。同时,电子合同条款也需要认真去看,否则表示你已经认可。

  他认为,不少家长选择教育培训机构很多带有碰运气的成分,因此也有不少家长反映退费、维权难,目前关于退费的投诉比较多。开始试听觉得不错,但线上的形式要单调一些,时间久了感觉没有学习的氛围,孩子产生厌烦情绪。往往这时过了退费时间,因此出现了扣费比例较多或超过规定期限平台不予退费的情况。

  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商家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

  “开始的时候家长和孩子一定要试听,对内容要有所了解,投诉多的平台尽量不去选择。”陈音江建议,无论是纸质还是电子合同一定要看清楚条款,具体退费标准,比例是否适当,有无不合理的条款;条款模糊也要尽量具体化;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对于教师资质问题,消费者可以在合同里明确要求,没有资质就是单方面违约。

  整个在线教育方兴未艾,被不少人认为是“朝阳行业”。然而,对教师资格把关不严,相关平台的审核标准不一;不少平台的外教资质几乎全靠“自我证明和宣传”;授课质量参差不齐,收费标准五花八门;消费者缺乏维权渠道……这些问题阻碍了在线教育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会侵害消费者权益。

  或许,经历了快速发展,跑得太快的在线教育,需要慢下来。

  ●链接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做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编辑:刘军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